走近古代计时器
常州市清凉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在三月份开始了数学《时、分、秒》单元的学习,同时也跟随着老师们开启了《走近古代计时工具》的学习周。
周一,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交流者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古代计时工具的名称:大明殿灯漏、日晷、水钟、圭表、水运浑天仪、刻漏……他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那些陌生的计时工具让他们大开眼界。这些计时工具长什么样,有哪些部分组成,又是怎么计时的呢……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决定研究最感兴趣的一种计时工具,紧接着又自主申报领任务(四选一):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PPT或word、上台介绍。
周二利用中午的时间,每组代表依次上台讲解。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了解到了计时工具的发展和演变,体会到了古人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转换成具体的长度或体积来进行测量,不禁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
周三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用硬板纸剪成的圆盘,在圆盘中间插上一根小棒或吸管,并用橡皮泥或透明胶固定。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学生们带着自己的圆盘分别在8时30分、9时30分、10时30分、11时30分、12时30分、13时30分、14时30分到操场上分别标出小棒影子的位置,并记录下相应的时间。在画的过程中,就有学生发现小棒影子的长度在变化:从上午开始,影子的长度越来越短,中午的时候最短,过了中午影子又慢慢变长了。
周四周五学生们任意选一个时间,看看小棒影子的位置,再根据影子的位置估计出这时的时间。学生们通过估计对比,提高了自己估计时间的准确性,同时感受到了圆盘上的时间的作用,理解了古代用日晷记时的方法。
古代的人是如何计时的,这么遥远的事不仅仅只停留在文字上,只停留在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上。随着光影的转动,古人计时的方法变得可感可见,学生们也在悄无声息地走近了古代的计时方法,惊叹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以及无限的潜能!
撰稿:陈霞 审核:黄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