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唐诗去旅行
七月底八月初,暑假正当时,清凉小学一群10岁左右的同学跟着夏昆老师游转五座城市,寻找这五座城市里藏着的古诗,从诗人的故事里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
第一站,南京
登上古城墙,朗读着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听夏昆老师娓娓道来:江南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六朝繁华更替,人世沧桑,唯大自然依旧风景如画,怎不令人感慨万千?诗人韦庄凭吊古迹,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我们也不由得为历史兴衰而心潮澎湃。
夜游乌衣巷,影影绰绰的灯光里,夏昆老师说起了这里曾经显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今他们早就不知道哪里去了。可见,富贵荣华难以长久,这是历史早就证明了的。夏昆老师喜欢把古诗弹唱成今天的歌曲。我们小伙伴也纷纷效仿,把《乌衣巷》编成了歌曲。其中,黄金果同学以西游记女儿国插曲改编的乌衣巷歌曲最朗朗上口,很多同学都跟着传唱呢!
第二站,扬州
瘦西湖畔,绿树环绕,碧水悠悠,我们跟着夏昆老师走走停停,听夏老师话说杜牧。杜牧曾与扬州两度结缘,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又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有人说是扬州成就了杜牧,也有人说是杜牧传播了扬州。无论如何,因为有了杜牧,有了扬州,我们才有幸读到了这些动人的诗篇。
大明寺内,平山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我们席地而坐,听夏昆老师讲这里曾经的主人——欧阳修。唐宋八大家,宋朝独占六席,欧阳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安石曾受欧阳修提携,曾巩是欧阳修最得意的弟子,三苏亦受欧阳修赏识。欧阳修的眼光、学识、胸怀,都无愧于他“千古伯乐”的称号!
第三站,镇江
北固山甘露寺就在长江边,这里不仅有三国孙刘联姻的故事,更有南宋爱国将领辛弃疾的许多诗篇。读一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再来一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听夏昆老师讲讲辛弃疾的生平故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恨不能跟随其左右,上阵杀敌,收复失地。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文武全才,却最终郁郁不得志,可惜,可惜!
第四站,苏州
寒山寺,因张继的诗《枫桥夜泊》而闻名于世。在烟雨的江南,寒山寺禅意悠远。千年前的那个江风瑟瑟,渔火点点的夜晚,满怀心事的张继泊船枫桥,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寒山寺的钟声远远传来,让张继有感而发,写下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虎丘剑池旁有一座小亭子里,我们在这里听夏昆老师讲《一剪梅 舟过吴江》。午后苏州雨潺潺,亭内讲课意悠悠。之前从未觉得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今朝大家围坐亭间,煮茶品词,赏花听雨,浪漫又写意。于是,那句“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就这样悄然入了心扉……相信,多年后,还会有人记得它——花雨亭!
第五站,常州
东坡公园,舣舟亭内,我们有一次被夏昆老师所吸引,被他讲述的苏轼的坎坷一生所震惊。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被贬黄州;元佑八年,又被贬惠州;绍圣四年,年已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儋州。但苏轼是个非常豁达的人,被贬黄州时,他苦中找乐,与猪肉深情邂逅;被贬惠州时,他依旧如故,羊蝎子、琵琶、橘子、荔枝,吃得不亦乐乎;被贬儋州,生存环境恶劣,苏轼却自得其乐,帮助当地百姓习文,使得当地有了第一个中举的,“破天荒”一词由此而来。
苏轼的诗词,同学们尤为熟悉,偶遇老外游东坡公园,同学们还为他们吟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呢!
一天一座城,一座城一两诗人。五天游学,多少诗词朗朗上口,只因有你——夏昆老师一路随行。
撰稿:施美蓉 审核:黄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