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秋日秋意浓,云卷云舒云漫天。秋韵芬芳,时光清浅,一束光阴,抚过心间,一起向教学的更深处漫溯,共赴一场诗意的教研。
10月19号,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邱俊老师来指导语文教研活动。
第一节课,施美蓉老师执教的是《古人谈读书》,她从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导入新课,引出这篇文章的两个谈读书的古人——孔子和朱熹。接着,施老师带同学们重点交流第一部分《论语》关于读书的六句话。这六句话学生乍看挺简单,读的过程中才发现很多字音特别容易错。施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多音字、通假字要根据意思读准字音。学生有疑问的字提出来了,施老师也会及时标注读音,帮助学生读通句子。在句子读通顺的基础上,施老师才出示注释,鼓励学生根据注释来读懂每一句话,并结合孔子的故事,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景朗读。
第二节课,麦建敏老师执教《好的故事》,她从和同学们交流鲁迅先生导入新课。第一遍读书,麦老师告诉同学们不太懂的词语可以跳过去。在同学们都读完课文后再让同学们来说说“跳过了哪些词语”。接着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结尾的写作时间,原来文章写作时间离我们已经近百年了。麦老师出示了一组课文中的词语,在学生能读准的基础上再出示了这些词语现在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说出:之所以不能改过来,要考虑的就是年代特点。那么,遇到这些词语改怎么办呢?同学们总结出了“跳”“猜”“换”“借”等方法。麦老师就让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单,并把文章里的难句拿出来拎出来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好的故事发生在水里,像云锦,存在于梦境。在此基础上,麦老师又问同学“凭什么说这是梦境?你能找出依据吗?”随即引导学生按梦前、梦中、梦醒把课文分成三部分,重点落在这是个“怎样的梦”上面。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课后,邱老师带着老师们开展了评课活动。邱老师直指问题:一堂课的课时目标是什么?什么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做到讲练且不破坏课堂情景?怎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一场互动后,清凉语文团队受益匪浅。
邱俊老师不仅非常关注课堂,还很关注省测。她细心地询问了五年级各班的复习情况、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重点指出了利用碎片化时间搞搞容易错的字音、字形,平时做题要让学生养成习惯——留下思考的痕迹。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在专家的引领下,清凉语文团队收获着思考继续漫漫教研之路。
撰稿:水宝珠 审核:许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