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动秋声,“研”语携芳华。2023年10月24日下午,清凉小学全体语文老师齐聚一楼录播室,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勤老师,与会嘉宾还有来自山西运城盐湖区骨干校长代表团。
关注表达,感受秋意
执教者为一年级张祎老师,她呈现了一堂幼小衔接阶段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通过两个板块展开:一、主动表达,走进秋天。关联生活,乐于分享;初读课文,大声朗读;爱上朗读,大胆展示。二、乐于表达,感受秋意。小朋友通过做小导游,描述“秋高气爽”图;借助对比朗读,感受“黄叶飘落”美;做做动作,走进“北雁南飞”景。张老师借用第一篇课文《秋天》,打开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与热情,孩子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课例结束,一年级宋妍老师、张娴老师和王涵老师做了详尽而扎实的点评并对张祎老师的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科学衔接,砥砺深耕
一年级王涵老师代表一年级围绕“心新相印,爱向未来”这一主题,进行了我校幼小衔接课程的汇报。
一、入学适应教育,从跨学科体验到分学科渗透的课程重构。一次拉近距离的夏令营体验日、一场仪式满满的“开笔礼”、一张特色鲜明的开学周课表、一封独一无二的“成长信”、一份童趣十足的入学书单……这些形式丰富的课程活动彰显了儿童健康发展的旨归 。
二、习惯养成教育,聚焦听、说、读、写。《幼小衔接66天》是天宁小语幼小衔接丰厚的成果,书上明确指出促进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发展的五大类,共13项语文关键能力。我校语文老师借助这本书,探寻合理的教学路径,形成科学的推进节律。
三、拼音教学研究,让拼音趣味盎然。一年级语文老师采用丰富的形式调动孩子学习拼音的兴趣:善用故事,编一编;巧用儿歌,创一创;语用游戏,赛一赛;运用体姿,动一动;创意作品,秀一秀……
研究课标,摸清学理
课程研发部蒋婷飞主任带领与会老师学习新课标。蒋主任结合生动的教学实践,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内涵、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度地解读。其中,蒋主任就“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教学策略做了重点的梳理:联结儿童生活,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关注汉字特点,科学有序识写,灵动积累梳理;用好教材,联结生活,以任务群的思维一体化设计学习任务。
高屋建瓴,指明方向
最后,王勤老师进行了精准的点评。王老师对张祎老师的课堂和我校幼小衔接课程给予了充分的赞赏。王老师认为这节课有声有色,同情共振。这些亮点体现了我校幼小衔接意识很强:大人要说小孩话,教师的教学动作和教学语言儿童化;学生会倾听,倾听能力是13项关键能力的首位;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操作,有模有样,很规范;教师清晰地定位目标,关注了自然段、注意到了“一”字的变调、有效练习了口语表达。
同时,王老师也提出两条中肯的建议:一年级语文课堂需要进一步关注年段特征,课时目标要清晰。还要继续强化对拼音的认读,不断溯源,用好拼音工具,板书上的板贴也要做到双行认读。
精耕教学踏歌行,研路俯拾皆芬芳,我们且行且思,幼小衔接,我们一直在路上!
撰稿:王涵 审核:许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