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传媒清凉>>文章内容
清凉:捷报频传达,青春奋斗唯底色
发布时间:2023-12-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水宝珠

无奋斗,不青春,青春奋斗唯底色!“教”沐春风,“赛”见成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清凉的青春芳华绽放!本学期,我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了各项比赛,捷报频传,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

 

黄雷老师区英语评优课比赛,斩获一等奖

首先感谢许校一直以来的引领,从开学初的新课标的学习,到一次次的磨课,都让我们醍醐灌顶,使得沉寂了很久的我们,拥有了新的活力。感谢身边的同事们,随时帮我顶课。感谢组内的姐妹们对我一次次的指导、帮助和陪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团队力量的强大。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才能走得更远。

这次比赛让我重新内省了自己,知道只有常怀“空杯”心态,才能在教学上常教常新,也通过这次比赛提升了自己对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看到参赛的年轻教师们PPT设计精美、画面丰富、游戏新颖,特别抓学生眼球,着实羡慕的同时,也深刻地意识到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技术手段的重要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不断进步。经历即成长,比赛已经成为过去式,但是专业成长和素养提升永远在路上。大道求索,孜孜追求,我将以此为起点,扎实教学,砥砺前行!

 

张祎、王涵、水宝珠老师区语文基本功比赛,均获二等奖

张祎老师表示参加过这项比赛,我也才真正明白“以赛促学”的意义。比赛,的确是为了获得一些奖项而去,因为这是希望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得到肯定。但最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我们能学到了什么,反思到什么。结合这次我在比赛中发现的自我问题和反思,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些成长的策略,希望能够不断地鞭策自己成长。
    教师不光要从教育教学能力上增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还要有一颗教育教学的“敏感心”。教育教学的“敏感心”要求我们,要时刻认清自己的教师身份,拥有成长与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善于观察课堂、观察学生的眼睛,有教育的远见等。

成长不是为了一定要成为名家或获得荣誉,而是为了获得自己生命的绚丽时刻。希望我们青年教师都能有毅力地去践行我们的成长策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水宝珠老师表示这学期参加了语文基本功比赛,还是得用“受益匪浅”这个词来谈收获。这次经历确确实实带给了我不少收获。

我主要就第三轮的上课备赛环节和大家分享。我们试上了两次,感受了两次封闭三小时备课,和大家谈一下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用好手中的教材”。第一次上课时,我抽到的内容是《八角楼上》。这是部编版的一篇新课文,是之前没有执教过的,又是“红色主题”的文章。拿到文章之后,未免慌乱了些。静下心来纵观文章,找到了切入点——文章插图。文章内容距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赛课时,断网环境,没有足够丰富的资源呈现。这插图便成了串起文章的一个关键。

第二:“贴着学生的学情”。第二次上课时,我抽到的内容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一篇经典的文章,内容浅显、结构清晰。在设计教学时,一气呵成。但是实际上课时,却推进地不那么顺利。学生是0预习进课堂的,在预设时没有充分地应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所以课堂便又慌乱了。看来,每设计一个活动,都要多想想,这时候学生有事可做吗?

第三:“板块有序推进”。正式比赛时,我抽到的文章是《纸船和风筝》。这是二上的去拼音的长文章,在课后习题中直接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这篇课文之前《雪孩子》是教学默读的第一课。这时候学生是没有接触过默读的,考虑到这一点,我没有在教学中体现默读的教学。对文本进行解读后,我把这一课的设计思路、设计意图先理清。这一单元除了默读这一要求外,是鼓励学生分享识字方法的。扣住这一定位后,整节课便清晰了许多。

 

王涵老师也是感悟颇多。

11月份,我参加语文基本功,经历了第一轮笔试,第二轮即兴演讲、粉笔字、朗诵和创编故事以及第三轮三个小时封闭式备课然后上课的环节。特别感谢许校在这段期间给予我们参赛老师的关心与帮助,也特别感谢在模拟第三轮上课环节,五六年级班主任老师无条件地为我们三位老师打开绿色通道。

第一轮笔试,我们做了五六份中考试卷,第二轮我们进行了两次演讲和创编故事的模拟练习,第三轮进行了两次封闭式备课、上课。语文基本功能够看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素养,作为一名工作第八年的语文老师,也是工作以来第二次参加语文基本功,在这次比赛中虽然只获得了二等奖,但收获很大。接下来,我就谈谈参赛体会。

学习任务群”写进《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法规性文件,为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向。面对任务群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变化,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却没有发生改变。任务群教学中,“传授者”则恐难行其道,因为“这一篇”已成为完成“群”教学的一个“任务”。要真正完成任务群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让自己成为任务群教学安排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学习进程的鼓动者。这样的角色作用应当体现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尤其是课前的整体设计和课中的适时引导;包括“30+10讲练一体化”应体现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

总而言之,这次比赛让我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理清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程娴婕老师区综合学科比赛,获得二等奖

11月底,我有幸参加了区综合实践评优课比赛,从第一轮的选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到第二轮的课堂录制,期间特别感谢许校一路的引领,不断鼓励,也要感谢同级部的老师们为我的课出谋划策,以及五年级的庄老师携班级学生为我的课保驾护航,施老师教具的分享,都给了我极大的支持,让我专心比赛,挑战自我。很遗憾最后比赛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此次经历给了我莫大的成长。

研读课标,扎实理论学习。作为综合实践组教研组长,虽然我不任教综合实践学科,但平时的理论学习仍不能松懈。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因此,这门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赛中,我的教学设计、课堂展示无一不透露出对于综合实践课的认知还不够清晰,我需要教学生什么,怎么去指导学生在方法上还很欠缺。

综合实践课,重点在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优化方案,锻炼头脑思维和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是教学痕迹过重,缺乏学生立场。

学无止境,虽苦犹乐,经过此次比赛,我深知自己的不足,虽非专业,但相信本次比赛将是一次很好的契机,是对我的一次成长与磨练,再出发,我将重新审视自己,更加注重理论的学习,课堂的打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心中有爱,脚下有路,相信清凉的老师们在参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在专业化发展的路上大步前行。

                                                撰稿:水宝珠            审核:许笑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清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